重生之官路商途(精校修改版)-第940章 情投意合
家有淫妻
3 年前

“……”翟丹青睁眼愣看了唐婧片刻。 任是她老练世故,乍听到唐婧问自己喜欢张恪什么也吓的魂飞魄散。 待看到唐婧的目光似粘在张恪身上的没有注意的自己的失态。 才意识到这只是她跟人说话的方式而已。 大概旁边坐个男的。 她也会问他喜欢张恪什么的。 准确的说。 应该是问他们这些无论到什么地方都堪称精英的人为什么心甘情愿的聚集在锦湖的旗下。 “我能喜欢他什么?”翟丹青掩饰掉内心的波澜。轻笑道。“这年头找一个给我开这么高工资的老板可不容易啊……” 唐婧听翟丹青说。 侧过头来嘻嘻一笑。 说道:“这家伙肥的冒油。看他整天游手好闲的。事情都让你们帮着做掉了。可不能都便宜了他一个人。” 翟丹青心里却在想唐婧对张恪的情感还是带着些崇拜的因素。 在两人的关系上就下意识的降低了自己的地位。 想想晚晴、许思,大概都是不敢奢望拥有这家伙完整情感的。 她又在想:唐婧知不知道晚晴的存在? 不过她心里也是有些心虚。 …………………… 张亚平给张恪的一番话说的心绪激荡,一时理不出什么头绪来回应张的问题。做一番事业是需要激情的,不然如何能在职业生涯有更大的突破? 对一直来都是锦湖的老朋友。 张恪也无需跟张亚平细说锦湖的现状。 也没有必要跟他兜多大的圈子再转到正题上。 径直的说道:“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爱达下面应该说是各个部门的成长都很迅速。我们已经在低中端iplayer产品上实现元器件自产化率超80%。这目标同样会很快在手机及其他产品上业务上实现。在吸收消化及创新技术方面都取很大的进步。我对爱达上下的工作没有丝毫的不满。即使有不足。那也是因为不能一口吃成胖子——中晶微芯也只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成功投产了。大家都对良品率感到不甚满意。刚投产良品率就能达到27%。我本人很满意了。国内的基础很弱。需要给中晶微芯一个提高的过程。爱达这边。生产技术与条件。我们要差一些。招聘的工人要成为熟手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工厂只有苛刻的控制出厂产品的质量才能维护爱达品牌的形象。因此良品率相比较海外企业也稍差一些。生产效率也要差一些。我本人没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倒是老陈、老苏他们常常自我检讨说要在精细化生产上下更大的工夫。要最大限度的降低质量事故提高生产效率。为此提出‘精准制造’计划。要组织一个团队实施这个计划。对爱达现有的所有工序都进行精细化规范——他们都称赞你是中国电子制造管理的第一人。说你是组织并领导这个团队的最合适人选;另外。爱达还将计划组建元器件部门以加强对旗下元器件生产销售业务的管理。我也希望你能够过来一并领导这个部门……” 张亚平与飞利浦的合约即将到期了。 飞利浦也希望他能够继续留任在飞利浦。 除了元器件部大中华区总裁的职位之外。 还加了元器件部高级副总裁的筹码。 毕竟张亚平为飞利浦在大中华区的业务发展立下汗马功劳。 而他本人也正值年富力强;国内也有多家大型电子企业缴请他担任总裁或首席执行官。 但是这几年来国内电子业唯有锦湖的事业最让人心激扬。 而且长期以来的接触。 张亚平对锦湖有很深刻的了解。 知道锦湖的优势与需要改进的地方。 与陈信生、苏津东、丁槐、鲁庆生等人的私谊也相当不错。 张亚平内心深处是渴望加入锦湖的。但是这需要锦湖提出来。并安排出他能够施展拳脚发挥才能的空间来。 九五年年底到九六年年初。 国内碟机业务受到机芯供应量的制约。 手握飞利浦上海工厂大权的张亚平可以说直接决定了当时碟机企业在市场上能占到的份额。 当时他做决策的依据。 就是看哪家碟机企业的管理更完善更有发展潜力。 苏津东治理工厂管理生产的水平极高。当时的爱达也因此获得张亚平的青睐,一下子拿到飞利浦近半数的供应量。 这些年来。 苏津东、鲁庆生等人对工厂管理的要求一向都很苛刻。 在国内同业里很突出。 但是苏津东、鲁庆生等人自身也有经验上的不足。 另一方面。 爱达生产部门的扩张又是异常的快速。 使的爱达旗下工厂与海外电子巨头的生产管理水平相比。 还是存在较大的差距。 爱达目前的确存在熟练工人不足。 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偏少、生产不够精细、对出厂产品品质要求苛刻导致良品率下降、生产效率偏低、物料损耗偏高等诸多问题。 这些也都制约着爱达的产能无法再迅速的提高。 生产成本的偏高又抵消国内人力资源成本的优势。 幸好。 爱达在国内市场主要开展的可以说是正处于暴利期的手机业务。 iplayer与闪盘作为新开发出来的产品。 确定市场售价时是预留了足够利润空间的。 锦湖因此能够形成巨大的盈利规模。 这些也足以暂时的遮掩其他的不足之处。 不过张恪以及爱达的管理层是清醒的。 数字手机的暴利期会过去。 iplayer闪存盘不会永远都没有竞争者。 那之前的不足之处就会暴露出来——当然,眼下最头疼的问题是产能无法快速的提高。 采取粗放模式的扩张产能。 最终损坏的还是品牌自身的利益。 宁可让市场缺货。 也要尽最大可能的控制不让不良品流向市场。 这是爱达此时采取的经营底限。 对制程工序进行精细化规范管理。提高生产效率消除质量事故提高良品率。无疑就能在维持现有的工厂规模下最大限度的提高产量。 就像中晶微芯的设计月产能是两万片(良品率达到60%),此时刚投产的中晶微芯良品率还不到30%。 提高良品率。 提高生效率。 将月产量提高到设计产能一倍达到四万片。 也不是天方夜谈。 一旦不存在什么暴利。甚至陷入经济危机之中。电子企业要在残酷的竞争中生存下来。主要的还是要靠这方面的能力。 但是这方面的工作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管理者来领导。可以说张亚平一直都在张恪陈信生等人的视野之内。 张亚平本人的能力资历都已经足够了。 而且以他在业内的人脉。 能很快的组织起一个有经验的团队来开展相关工作。 与锦湖长久以来的密切关系。 使他初至锦湖就担任爱达集团副总裁新组建的元器件部门总裁这样的要职也不会在锦湖内部引起太大的摩擦——最为关键的。 要对张恪作为锦湖的最高领导者有认同感。 对锦对张恪不甚熟悉的人。 没有共同成长的经历。 要心甘情愿的在一个刚二十岁出头的青年领导下尽心尽力的管理一个庞大的部门。 是很难想象的事情——张亚平这种层次的人才。 高薪资已经不再是他们主要考虑的问题。 事业的诱惑与领导者的人格魄力才成为决定他们去留的关键性因素。 锦湖与张亚平之间可以拿来“情投意合”来形容。这干柴只差烈火来点燃。再怎么着也要等张亚平在飞利浦的任期结束。 对张恪来说。借电子展的机会。与张亚平见面。才是他这次到香港来的主要目的。不然双方的行程很难凑到一起来。 半宵畅谈。不知不觉已到凌晨。送张亚平出门时。张亚平进锦湖的事情就这样确定下来了。 对曾经给于锦湖巨大助力的张亚平。 张恪也不会吝啬。 他进锦湖。 地位还要在鲁庆生、杨云等人之上。 与成汉璋、肖晋成地位相当。 直接进入决策层。 待遇自然也是向陈信生、肖晋成、成汉璋等人看齐。 已经是凌晨。 陈信生、苏津东等人都告辞回房间。 翟丹青将些材料文件收拾好才告辞离开。 出门时跟唐婧意味模糊的说了一句:“可要早些睡啊。小心明天起床后有黑眼圈让人看了笑话……” “啊。你胡说什么啊?”唐婧娇羞不堪的嗔怨了一句。 她迅速的冲进卧室。 捧着换洗的衣服。 就躲到翟丹青身后跟张恪说。 “你也要早些睡觉啊。我睡翟姐房里去……”话没有说完。人就先溜了出去。 这丫头怎么这么容易上当受骗啊? 张恪心里在怒吼。 但是给他两个胆子也不敢在翟丹青面前流露出来。 只是朝翟丹青摊摊手。 说道:“你们也早些睡吧。” 翟丹青得意的横了张恪一眼。 这一眼媚态横飞。 让张恪的骨头都酥了三分。 但是翟丹青出了房间就有些后悔了:自己到底是在纠结什么啊? 不是下定决心不让这家伙再沾便宜了吗。 这时候还计较这些做什么?